三都县:念好“三字诀”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时间:2024-03-27    来源:三都文明网    
  近年来,三都县充分发挥文明实践在深化“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中的服务群众、培育文明的积极作用。围绕“引、优、治”三字诀,扎实有效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升群众文明素养,改善城乡环境,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奋力前行。
  立足“引”,打造美丽宜居“新农村”。三都县始终以文明创建为引领,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坚持“领导到片、人员到段、全域覆盖”的原则,各镇(街道)制定领导联系村(社区)环境工作责任制,村级则由乡村振兴工作队牵头,形成“1+N”治理体系,共构建乡村环境卫生网格管理1136块,社区环境卫生网格管理77块,实现对辖区内环境卫生整治管理全覆盖。同时,严格按照人居环境整治“六看法”的工作标准,以“党员带动、村干示范、干部引领”的方式,促进群众常态化抓好门前屋内环境卫生。在村(社区)探索实施“环境卫生+积分超市”的做法,利用评分制度,对环境卫生保持好的家庭给予加分,村民累计达到一定积分后可到村级超市兑换相应的物品,“以奖促治”帮助群众建立起“改陋习、树新风、扬正气”的好风尚,形成了“人人讲文明,户户爱卫生”的良好氛围。
  确保“优”,实现村美民富“产业旺”。产业兴则乡村兴,三都县实施“一村一策”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全力助推“黔货出山”,拓宽“村社合一”的致富路,大力发展水果种植、农产品特色产业,采取“公司+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入园务工、产业分红、旅游服务”等方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和群众收入。采用“3+1”的工作法,通过抓好“镇级产业专班、村级驻村工作队、组级产业小分队和致富带头人”的作用,实现产业网格明晰化、规模化、科学化。探索“桃园村——美丽桃园洞揽天下”的旅游路线,实现“以农促旅”;开辟出坝区经济“带坡地、带荒地、带闲地”“核心区带辐射区”的新路径,以周覃镇为代表的8个500亩以上的产业坝区,实现“宜菜则菜、宜稻则稻、宜果则果、宜游则游”,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以产业发展铺就群众“致富路”。
  注重“治”,树立文明和谐“好风貌”。明确以创建文明村镇为目标的治理体系,实现“自治、德治、法治”相互融合。全县6个镇均获评州级文明乡镇,获州级以上文明乡镇占比100%;全县87个行政村,获评国家级文明村1个,省级5个,州级79个,获州级以上占比97.7%;全县18个社区,获评州级文明单位的社区15个,获州级以上占比83.3%。推行“自治”,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将权利运行在阳光下,实现群众共建、共商、共享的新格局。实现“德治”,强化示范带动,组织开展“五好家庭”“十佳示范户”等评选活动,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运用名言警句、励志谚语、村寨文化墙,进行宣传。加强“法治”,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和社区共治的能量,让“自治”“德治”建立在“法治”轨道上,实现三治融合。成立乡贤会,打造“乡贤+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让商界人士、民营企业家、退休人员、致富带头人以及返乡创业人士等参与乡风文明建设,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建言献策、创新创造、服务社会、促进和谐等积极作用,争当实现乡村振兴排头兵。截至目前,全县共成立386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实名注册志愿者50000余人,组织开展各项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30000余场次,深入推进“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一审:赵来睿
  二审:向滟伶
  三审:罗 婧
  1. 上一篇:安龙县香车河村:绘就美丽乡村幸福画卷
  2. 下一篇:长顺县摆所镇“五点”培育文明乡风“软实力”
责任编辑:罗靖
网站群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 省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贵州文明网

公安备案号:52038202001015ICP备案号:黔ICP备10003211号

技术支持:多彩贵州网

  • 文明贵州微信公众号

  • 贵州文明官方微博

  • 志愿贵州小程序

  • 贵州榜样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