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南泉陵园,松柏肃穆,侗乡无语。黎平25个乡镇近10万各族群众自发来到南泉山革命烈士陵园、水口镇烈士亭等25个无名红军烈士亭、抗日英烈及解放军烈士亭,向长眠在黎平侗乡的225名革命英烈敬献花篮和为他们打扫墓地。
据有关的党史和军史记载: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红七、红六军团、中央红军三次经过黎平侗乡。第一次是1929年邓小平、李明瑞领导的红七军来到黎平县的龙额、水口等乡镇一带打土豪、分田地。第二次是1933年贺龙、肖克领导的红军到高屯、潭溪一带与国民党的保安团发生激战。第三次是1934年12月中旬,博古、周恩来、朱德、刘伯承、毛泽东等领导的中央红军到黎平县城,并在黎平休整一个星期,穿越侗乡的27个乡村,与当地的民团武装发生过8次战斗,共有88位红军指战员牺牲在黎平城乡,至今他们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当地的老百姓把他们埋葬起来,每年乡亲们自发来给他们扫墓,寄托哀思,从不间断。抗战时期,黎平共有500多名苗侗儿女,驰骋疆场,抗击日寇,有97名战死沙场。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到来之际,南泉山革命烈士陵园和分布在乡镇的革命英烈的忠骨安葬地,成为黎平各族群众缅怀英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实物场所。(熊朝锐 陆书明)
网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