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河县“四大提升行动”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时间:2022-05-19    来源:剑河县精神文明办    

  近年来,剑河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探索实施“四大提升行动”,强化正向引导,建立负面清单,实施月考评,周督查,周通报,深入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2017年,革东镇屯州村荣获“国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2019年剑河县创新厕所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范例在第一届全国农村改厕技术产品创新大赛中荣获应用推广项目组一等奖,同年革东镇川洞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脏乱差”治理提升行动。一是常态集镇保洁。以乡村集镇为重点,将集镇办公楼及其周边和街面卫生整治纳入环境卫生质量提升治理内容。实行环境卫生日制度,坚持每周二为环境卫生集中打扫和整治时间,并重点压实党员、村干、护林员、护路员以及乡贤家庭等群体的责任,重点对集镇办公楼内外及其周边垃圾、杂草进行清扫,要求乡镇干部每天至少整理办公室内桌面材料1次,打扫楼道蜘蛛网、厕所1次等;集镇每天定时保洁、清运垃圾,引导群众每周至少清理街面和集镇住宅区内背街小巷等卫生薄弱点1次。2022年以来,各集镇清除成堆垃圾182处,杂草250处。二是规范公厕管理。通过整合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财政“一事一议”、乡村旅游扶贫等项目资金2000万元,建成了巫包、反召、光条、屯州、基佑、昂英、温泉等旅游厕所。坚持“三有七无”标准规范管理农村公厕,即:公共厕所有文明如厕提示语、有节约用水宣传标语、有人员管理,地面无污水、无垃圾,便盆无污垢、无臭味、无污水横流,墙壁无野广告、无涉医广告。截至目前,全县建成农村卫生公共厕所257个,全部实现标准化管理。三是整顿市容秩序。各乡镇成立市容秩序综合整治队伍,重点整治经营户超门面、超线经营,占道经营、非法小广告、乱贴乱画等集镇街面顽疾。引导农贸市场划行规市,杜绝超线、超摊位、占道经营,规范熟食摊经营,做到证照齐全;清除垃圾、污水、排除异味等。排查整治集镇强弱电线私拉乱接,清理破损广告牌。全面设立车站、码头标识标牌,引导车辆、船只按秩序停放,严厉打击抢客、宰客行为。2022年以来,全县13支综合整治队伍引导街面商户规范经营130余家,拆除非法广告牌30余处,清理农贸市场垃圾120余处,设立标识标牌123块,实现街面干净整洁、市场秩序规范。

  农村垃圾治理提升行动。一是村规民约倡导垃圾分类。在村规民约中将村民垃圾分类划分网格管理,明确由护林员和保洁员分网格监督,垃圾没有及时分类的将被记录在案,由村委会广播和定期召开村民会议通报批评,并实行网格村民连带责任,每月每网格超过3次被通报批评的,所在网格农户家庭都不得评先评优。引导村民主动将可回收利用的塑料瓶、啤酒瓶、鸡鸭毛等废旧物品积攒送到收购点处理,及时将不可回收生活垃圾分类倒入垃圾箱(池)内;引导村民养成分类收集垃圾、统一分类处理的良好习惯。比如,岑松镇温泉村制定的《村规民约》,包括对村庄卫生养护、垃圾分类、公共设施管理等8个方面40余项内容,指引农户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实现村更整洁,人更和谐,2020年该村获评“贵州省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示范村”。二是设施完善引导垃圾收储。建设生活垃圾处理全链条设施,在各村配备垃圾池、垃圾车、垃圾箱。各自然寨修建垃圾池、地埋式垃圾桶,配备垃圾车和垃圾箱,配备的钢木结构垃圾箱设有可回收物窗、灭烟处、有毒有害窗、废电池窗、其它垃圾窗共五大窗口。引导村民将不可以利用干垃圾统一存放垃圾池,厨余垃圾和可回收利用垃圾由保洁员上门收集,乡镇定期派出人员对村级垃圾进行收集转运到县处理,县级中转站将垃圾定期运送三穗垃圾焚烧发电厂焚烧发电,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目前,全县发放农村垃圾桶(箱)6689个、垃圾手推车846个,配备垃圾清运车57辆,建设垃圾池350个、垃圾收集房25个。三是移风易俗推进垃圾处理。以人畜混居整治为抓手,转变村民卫生观念,促进农村移风易俗。对用地充足的农户,将圈舍搬出房外新建;对用地条件紧张,不具备新建集中圈养或新建独立圈舍的,按照技术要求在原址完全隔离实施整治;对群众没有养殖需求的,拆除圈舍或调整圈舍用途对原圈舍进行改造。圈舍统一设置铸铁排粪口并接至化粪池,化粪池设置在居住房屋背侧或远离院落,并用三格化粪池(成品或砖砌)进行厌氧发酵处理,粪污定期清淘并及时清运、归田处理,实现村庄无牲畜粪便垃圾。同时,引导村民每天打扫室内卫生,整理床铺和生活用品,清理房前屋后杂草,做到干净整洁。目前,完成农村人畜混居整治5826户,拆除影响风貌猪牛圈3252个,实现全域覆盖。

  农村污水治理提升行动。一是分类治理粪便污水。充分利用农户周边的小菜园小果园,采用散户改厕+庭院消纳的模式,实现粪污不出户、粪污不出村。采用“三旱二水”模式处理粪便污水,即:一体化堆肥旱厕技术,将堆肥桶安置在坐便器内部,设置填料箱,填料可进入堆肥桶内;传统旱厕改造技术,设置堵臭遮污开合蹬便器、贮粪池;节水型水厕,采用节水便器+三格化粪池方式;雨水回用型水厕,采取雨水过滤装置+收储系统+三格化粪池方式。旱厕粪污经堆肥处理实现无害化后,就地利用小菜园进行农用;水厕粪污通过布水系统,采用滴灌或渗灌的方式进入小菜园或小果园进行消纳利用。目前,全县完成农村卫生户厕改造43272户,覆盖率100%。二是大田回用生活污水。采取集中处理+大田回用模式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对设置污水处理设施的农户,以每户奖励1000元的政策,积极引导村民建洗手洗澡间,设置水箱、洗手池,配套排污管网建设,设置无动力集中收集处理设施,采用沉砂井,格栅井,生化池等方式处理生活污水。将处理过的污水通过排水管网接入农田利用系统,结合独特的地势优势,利用污水无害化处理和就地回用技术、设备进行统一处理,既有效缓解灌溉水资源短缺的压力,也节省了污水转运成本,减轻农民生活压力。目前,全县投入改造资金4167.5万元,建设污水沉淀池2381个。三是雨污分离沟塘污水。建立农村雨污分流机制,引导村民在房前屋后开挖雨水沟,将雨水统一收集到附近水井中;设置农村一体化污水处理站,铺设污水管网,所有污水全部排入处理站处理。同时,采取项目招投标方式,引入民间资本对河道沟渠沟塘进行全面清理整治,在废弃池塘中栽种荷花,引导村民主动在河坡上移栽苗木,明确所种树木所有权属,让村民主动管护河道沟塘环境,保持水土。目前,全县完成53个村污水处理站建设,铺设污水收集管网81.5千米,治理污水沟渠37.1千米,实施池塘边步道改造458千米,清理村内淤泥1592.55吨,清理村内水塘数量278口,实现雨污分离。

  村容村貌治理提升行动。一是改美山水庭院。按照“卫生美、设施美、绿化美、布局美”的要求,以农户庭院干净卫生为目标,引导村民勤洗、勤扫、勤擦、勤拾摄,改水、改沟、改线及入户道路硬化美化。在庭院内种花种树种菜,拆除无保护价值的残垣断壁等障碍建筑,对损毁的建筑物和涂料脱落褪色的墙体进行修复,使庭院内外与周边景致和村庄风貌相协调。同时,在田园山水间设置水车、竹木引水渠,栽种芭蕉树等,引导有条件的村庄,因地制宜以庭院美化为抓手整体推进乡村森林公园建设。目前,全县美化庭院1850处,例如南哨镇反召村、太拥镇昂英村等通过美化庭院、美化村容村貌,打响了水墨反召、秀美昂英品牌。二是改好村民习惯。实行人居环境整治每月考评制度,凡整改落实及时彻底、考评靠前13名的村,县级财政每次奖励500元,乡镇(街道)视财力跟进,村里灵活使用所得奖金,尽最大化发挥奖金的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效果,引导村民规范存放建筑材料、清理建筑垃圾,不随意乱扔化肥、农药、农膜等包装物。同时,实行县乡两级纪委约谈制度,倒逼党员干部、驻村干部以身作则,每天都带头打扫门前院落和街巷,影响村民走出家门,自觉行动,参与卫生整治,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目前,已引导村民清理建筑垃圾368处,对考评靠后的3个乡镇及14个村实施约谈。三是改优休闲去处。积极建设村级休闲广场,盘活农村荒地,将其建成休闲健身公园,并设置健身设备,在广场周边栽种常青树,设立农味十足的创意文化墙和独具苗侗特色的美人靠凉亭,有条件的村庄引入溪水环绕广场,并营造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的美丽乡村画卷。扩宽村庄路面,在田间地头建设鹅卵石铺就的花园式小径。大力实施村庄畅通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文化“六化”工程,通过集中特色打造,让群众出门有花园、有果园、有菜园。例如,柳川镇加禾村通过花园式村庄打造,村庄路面宽阔通畅,休闲广场干净整洁,呈现出一幅静谧休闲的农家生活图景。2021年,该村成功申报“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

  1. 上一篇:
  2. 下一篇:贵阳市白云区双重奖励机制促进垃圾分类
责任编辑:罗靖
网站群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 省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贵州文明网

公安备案号:52038202001015ICP备案号:黔ICP备10003211号

技术支持:多彩贵州网

  • 文明贵州微信公众号

  • 贵州文明官方微博

  • 志愿贵州小程序

  • 贵州榜样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