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明网 > 文明创建 > 文明单位
兴义市司法局文明创建激发内生动力
时间:2021-01-05    来源:兴义市文明办    

  走进兴义市司法局,整洁优美的办公环境,热情礼貌的工作人员,主题鲜明的宣传画廊,丰富多彩的文化气息……处处充满着生动、活泼、进取、向上的文明景象,时时展现出团结、实干、创新、奉献的良好风尚。2020年,兴义市司法局在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名单中榜上有名。

  优化环境设施,树立文明形象

  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文明温馨的环境是兴义市司法局创建全国文明单位最直观的体现。

  在文明单位创建中,兴义司法局优化整合了办公用房,完善了办公楼功能,设置健身房、乒乓球室、图书室、荣誉室、心理宣泄室等活动场所,更好地满足了干部职工学习工作需要。对局机关大院进行绿化美化,定期开展卫生评比活动,打造出舒心优雅的办公环境。

  除此,还充分利用机关走廊、院内围墙等100余块展板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礼仪、勤政廉政等文化格言,制作寓意深刻、图文并茂的格言标牌,打造走廊文化和科室文化,潜移默化地引导全局干部职工讲文明、树新风。如今的兴义市司法局,环境优美、功能齐全、温馨和谐、格调高雅,文明新风阵阵袭来。

  强化学习练兵,打造高素质队伍

  法律服务事关民生,一头联系着政府,另一头联系着广大群众。切实服务好群众必须有一支理想信念坚定、作风优良的高素质队伍。

  为此,兴义市司法局结合司法工作实际,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切实转变干部队伍思想作风。积极发挥道德讲堂作用,围绕“崇尚德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会前十分钟廉政警示教育等活动,切实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召开专题会议加强理论和各项文明行为规范学习,广泛开展普法教育,引领全员树立法治思维,确保规范文明执法。积极开展诚信体系建设,持续深化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增强干部职工的诚信意识,确保诚实做人,诚信做事。

  丰富活动载体,拓展文明内涵

  “您好!”“请问您要办理什么事情?”“请稍候,不客气。”……在兴义市司法局各个服务窗口,随处可听到这样的行业文明用语。为提升文明服务水平,兴义市司法局开展“三创三树”创建活动,推进文明窗口、岗位、员工创建活动,制定职工守则,细化服务标准,强化建章立制,规范事项办理,探索建立限时办结制度、最多跑一次制度、微笑服务制度,提升办事效率,得到广大群众一致好评。

  兴义市“法律十进”活动、脱贫攻坚战场、疫情防控战场……在这些重大工作和活动中,兴义市司法局的队伍积极参与其中。兴义市司法局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提升服务效能,建立了兴义市司法局志愿者服务队,干部职工志愿者注册人数100%,为全市各项重点工作贡献司法力量。

  除“三创三树”和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外,兴义司法局还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交通等行动,积极参加中国文明网“身边好人”推荐活动,累计推荐好人线索40余条,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有4名同志荣获贵州好人、全省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

  文明创建活动的平台载体不断丰富,活动内容也是丰富多彩,让兴义市司法局的文明内涵逐步拓展。

  依靠文明创建,激发内生动力

  以创建促发展,兴义市司法局的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为司法行政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文明执法、社区矫正、公共法律服务等工作有声有色开展,屡创佳绩。

  在文明执法上,兴义市司法局严格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强化行政执法监督、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监督制约、法律保障等工作,统筹推进依法治市,全力保障文明执法。

  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兴义市司法局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1249人,解除矫正1145人,开展11期“培训班”对新入矫社区服刑人员警示教育培训,高质量完成司法行政系统特赦工作任务,裁定特赦45人。签收刑满释放人员1313人,帮教1313人,指导接回“必接对象”361人,成立11家安置帮教基地帮助“两类特殊人员”回归社会。

  在公共法律服务上,兴义市司法局紧抓“七五”普法工作,提升群众法治意识。建立调委会228个,调解员1446人,组织排查调处民间矛盾纠纷4083件,调解成功4011件,调解协议金额17933.05万元,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持续发挥公证权威效能,办理公证案件2394件,上门公证服务11次,有力保障社会经济活动。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758件,挽回经济损失879.22万元,法律援助质量提升,切实维护了受援人的合法权益。(唐金)

  1. 上一篇:
  2. 下一篇:文明审计之光在黔西土地烁烁闪耀
责任编辑:赵来睿
相关报道

网站群

地方文明网站 贵州省文明委成员单位 重点新闻网站 地方文明网站 友情链接
 
贵州文明网中文域名 | 关于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 地方网站 | 文明邮箱 | 旧版回顾
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 省精神文明办 主办 投稿邮箱:gzswmbxx@126.com 邮编:550002
Copyright©贵州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文明网]
黔ICP备10003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