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甸: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 尽展新面貌
时间:2023-04-10    来源:罗甸文明网    

  美丽乡村建设既是发展所需,更是群众所盼。为做好乡村建设,罗甸县木引镇把坝村抢抓政策机遇,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积极探索打造“视觉享受与文化滋养,传统建筑与现代元素,产业发展与旅游观光”相融合的“宜居、宜业、宜游”乡村振兴示范村。

  传统文化提质铸魂。文化兴则乡村兴,把坝村着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增加乡村文化底蕴,为美丽乡村提质铸魂。一是培育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的培育与践行是强基固本的基础,事关村民思想道德和全村和谐稳定。把坝村以墙面为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绘出21幅色彩亮丽、图文并茂的墙绘,核心价值观、乡村振兴、农耕文化、中国梦等展现正能量、新气象的文化景观随处可见,满是一片浓厚的文化氛围,让村民在耳濡目染中感受文化熏陶和教育。二是打造浓浓乡愁馆。每村的历史人文底蕴记录着一村发展历程和百姓生活变迁,把坝村以“弘扬历史文化,再现乡村生活”为主题,整合资源,把土墙房、老木屋加固翻新打造成“把坝乡愁馆”,群众纷纷主动把自己的犁耙、扁担、簸箕、石磨、风簸、钉耙、蓑衣、斗笠、黑白电视机、石碓等传统农耕和生活用具“老古董”捐出来放入馆内保存,展现曾经熟悉的生活环境,勾起浓浓的乡愁,激发对家乡的热爱和建设之情。三是深挖特色文化资源。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把坝村深挖本地苗族、布依族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资源,依托“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少数民族节日,搭建文化表演平台,以山歌对唱、苗族花棍舞、花灯等为载体营造出浓厚的特色文化传承与保护氛围。

  人居环境塑形美颜。围绕村“八有”户“六有”,促进村寨美、庭院美、田园美三美融合,着力打造美丽宜居新农村。一是打造村寨美。进入把坝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色彩绚丽的墙绘、精致的围栏、路旁的小花园、错落有致的文化景观、古井溪潭,新农村、新风貌尽展眼前。把坝村聘请专业团队,从整村布局出发,合理规划设计,把村寨建筑、田园景观、自然风光有机融合,打造集传统意境与现代美学一体的乡村景观格局,乡村和自然有机融合。充分利用“抛荒地”“边角料”打造精美“小花园”,对古井围栏、井台、流水渠坝等井内井外进行修缮改造,集美观、实用、文化传承于一体,把老旧墙翻新描绘成漂亮的墙画。二是打造庭院美。以“院落美”为目标,“脏乱差缺”问题为导向,让“空心院”绽放出“新魅力”,整合项目资金,大力实施改厕、改厨工程,每家每户拥有卫生厕所和独立厨房,修建标准化粪池,告别生活污水横流。就地取材、变废为宝,把废弃石磨、酒坛、红砖、青瓦、瓷器瓶等闲置废弃物品巧妙设计,打造为别样的盆景、精致的院墙,规整院前院后土地,打造小菜园,庭院风貌别具一格。从农户的实际生产生活需要出发,与庭院乱堆乱放问题整改相结合,统一打造“小两层”多功能养殖圈舍,上层堆放木材等闲置物品,下层用于畜禽圈养,实现庭院干净卫生、物品堆放整齐。三是打造田园美。把坝村各寨各组资源不同、优势有异,有平地,有陡山,有青山,有绿水,各寨组依托现有自然优势,结合镇区农旅小城镇发展规划,流转土地,集中连片打造“两季有景、多彩绚丽”的农田景观,大片金灿灿的稻穗、黄灿灿的油菜花海轮番“绘景”,美轮美奂。结合“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和“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目标定位,大面积山坡栽种樱桃、蜂糖李等“两用”作物,春季一片果花漫山盛开、芬芳醉人,夏季硕果累累、鲜果飘香。花海漫步、果蔬采摘尽享大自然的休闲与浪漫,不少远近游客慕名前来打卡。

  乡村治理赋能增效。把坝村突出党建引领,以“三加”推进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的“善治”新格局,实现乡村治理共建、共治、共享。一是“铁三角机制+”。把坝村共有29寨20组,划分8个网格,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治理模式和“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铁三角为抓手,强化组织领导,层层传导压力,压紧压实责任,党员、网格员、联户长齐发力,引导督促村民落实门前“三包”责任,确保屋内屋外物品摆放整齐,院内院外干净整洁,完全发挥村民自治治理作用。二是“积分超市+”。把坝村通过“党建引领、党员带动、群众参与”积极探索积分制+的乡村治理模式,依托积分超市平台,把乡村建设、人居环境、公益事业、产业发展等内容纳入积分范围,通过“一户一档、一月一评、一月一兑”的方式兑换生活用品,极大增强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积极探索卫生费收取制度,实现环境卫生“管理有民、治理有民、监督有民”的全民参与新格局。三是“村规民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村规民约是文明的“风向标”“传感器”,把坝村以村规民约为着力点,统一村民行为准则,引导村民自定自约,把环境卫生、生态保护、文明风尚、移风易俗、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文明礼仪纳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养成文明健康好习惯,形成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

  产业发展蓄势聚力。产业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工程和动力源泉,为让美丽乡村建设后续有力,把坝村按照“聚能人、调结构、创思维”工作思路推动发展产业,形成“发展特色产业致富一批、能人大户带动一批、创新思维激活一批”的产业发展新途径,为美丽乡村建设蓄足动力。一是聚能人汇力量。人才是乡村建设的关键,通过“选育用”打造有情怀、有能力、有担当的“不走工作队”和村“两委”队伍,进一步建强村级力量。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展优质党员,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积极培养致富能手,吸引能人返乡创业,带动村民发展,把坝村共有蜂糖李种植大户6户、沃柑种植大户8户,发展养殖23户。引进专业养殖企业1家,以利益联结为主抓手,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辐射带动全村产业发展。二是创思维走新路。创新农业服务发展模式。结合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利用村集体资金购买农耕机,在农忙时节为263户农户提供土地翻犁服务,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3.6万余元。结合木引镇打造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契机,依托“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实施产业提质增效。目前全村共有优质李2200亩,沃柑320亩,生猪700头,村集体经济增收79.6万元。三是调结构优布局。围绕木引镇“一带两园三区”的产业发展规划,紧抓创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遇,着力培育“一村多产”,积极融入“丛里-摆落”产业带,扶持企业、大户、合作社把产业规模做大、产业做强,把坝村2023年又新增蜂糖李、沃柑、樱桃等果树种植面积461亩,实施品种改良100亩、提质增效600亩,集体经济得到进一步壮大。(罗甸县融媒体中心 孙文昭)

  一审:赵来睿

  二审:向滟伶

  三审:罗 婧

  1. 上一篇:
  2. 下一篇:开阳县紫兴街道推动“治风”工作落地落实
责任编辑:罗靖
网站群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 省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贵州文明网

公安备案号:52038202001015ICP备案号:黔ICP备10003211号

技术支持:多彩贵州网

  • 文明贵州微信公众号

  • 贵州文明官方微博

  • 志愿贵州小程序

  • 贵州榜样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