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县:文明花绽放 花开别样红
时间:2021-01-14    来源:黔西县委宣传部    

  近年来,黔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巩固和提升全县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为抓手,强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取得了重大突破。2020年,在全省文明城市复查工作中,黔西县以全省第二、县(市、区)第一的优异成绩,连续三届蝉联“全省文明城市”殊荣,并作为全市唯一获向省推荐申报全国文明城市(县级)提名资格城市的县(区)之一,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这张金质名片打下了坚实基础。

  聚焦“一个目标”强保障,凝聚创建动力。始终聚焦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一目标,强化要素保障,稳步推进工作落实。一是高位推动,组织保障有力。实行“一把手”挂帅,通过县委常委会研究、专题会部署、现场办公调度、县四大班子成员包联抓网格管理和邀请专家培训指导等方式,统筹推进全县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二是部门联动,队伍保障有力。抽调精兵强将,充实创文办队伍,强化人力保障。各部门成立专班,立足岗位抓落实,做到谋划部署必提文明城市创建任务,调度推进必问文明城市创建进展,考核奖惩必看文明城市创建实效。三是督办促动,制度保障有力。对照测评体系细化创建方案,规范软件和硬件建设,建立完善指挥调度、督导检查、媒体监督、追责问责等推进机制,推动文明创建融入日常、严在平常、干在经常。

  坚持“一个理念”抓创建,提升城市魅力。坚持“创建为民”这一理念,把造福人民群众贯穿创建文明城市的全过程,以提升群众的幸福感为目标,建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优化城市管理服务,建设宜居、宜游、宜商的文明城市。一是聚力建强城市功能促创建。坚持创建补短板、惠民生的理念,持续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实施老城区提质改造工程,打通县城东出口,建成站前大道和广场,加快农贸市场、城区公厕、停车场建设进度,建设环境宜居的文明城市。二是聚力提升城市品质促创建。坚持创建提品质、惠民生的理念,建成体育、文化、科技“三中心”,公共文化服务空间进一步拓展。推进弯角龙潭河道等“2水”治理和凤凰山公园等“3园”建设,以“城市双修”“生态建设”为核心理念,修补“城市伤疤”,建设“城市绿肺”,广泛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市民幸福感、获得感。三是聚力优化服务效能促创建。坚持创建优服务、惠民生的理念,创新城市管理治理机制,用好“互联网+”“智慧+”平台,创新推行“路长制”和“小巷总理”管理模式,狠抓“脏乱差”顽疾整治,进一步规范交通、市场和卫生秩序,提高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水平,建设秩序井然的文明城市。

  强化“一个根本”抓培育,激发创建活力。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厚植文明城市的底蕴和内涵,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的文明城市。一是抓典型引领,弘扬主流价值。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加大“身边好人”“道德模范”评选推荐力度,完善礼遇嘉奖机制,营造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氛围,广泛弘扬新风正气。二是抓氛围营造,强化创文之势。注重内宣与外宣、线上与线下动静结合,策划开展一批有温度的宣传活动、投放刊播一批有故事的公益广告、制作安装一批有看点的城市景观广告,全方位、多层次宣传造势,构筑起崇尚文明的最强音,提高宣传的感染力。三是抓文明实践,激发创建活力。结合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广泛开展“我为创城添光彩”志愿服务和主题党日等活动,探索“市民文明积分超市”建设,激发群众创建意识,提升市民文明素养,让城市精神大厦与高楼大厦并驾齐驱,为建设文明城市增添新活力。

  围绕“一个导向”抓实效,提升创建效力。坚持以问题和效果这一导向,统筹城乡,协调推进,在解决实际问题、突出实效上抓落实,提升创建效力,助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一是在关键领域上做足功课。以深化“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为抓手,广泛实施食、住、行、游、购、娱“六心行动”,加强部门协作,强化执法监管,传播文明理念,积极展现良好形象,激活文明城市创建的一池春水。二是在关键部位上力求实效。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大力实施乡村环境“靓丽行动”和“五子行动”,强力推进“三个一元”“十户(护)联动”等机制落实,着力提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全力推进乡村环境综合治理,有效提高脱贫质量和成色,助推乡村振兴。三是在文明细胞创建上力争突破。深化系列创建,抓实、抓细、抓牢“文明细胞”建设,大力抓好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有力推动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努力形成全域、全面、全民参与创文工作的良好局面。(李育全 黄枭)

  1. 上一篇:关岭县推进“四化”同步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 下一篇:贵州玉屏县打造文明实践品牌 助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责任编辑:赵来睿
网站群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 省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贵州文明网

公安备案号:52038202001015ICP备案号:黔ICP备10003211号

技术支持:多彩贵州网

  • 文明贵州微信公众号

  • 贵州文明官方微博

  • 志愿贵州小程序

  • 贵州榜样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