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变了样,万家华堂换新妆;环境优美真漂亮,胜似桃源赛天堂;党的政策放光芒,幸福生活万年长!”
8月8日,黔东南州天柱县理论宣讲“柱力讲堂”——“金凤新声”在天柱县竹林镇麻阳歌场开讲。来自湖南省靖州县、会同县,贵州省剑河县、三穗县、锦屏县及天柱县的61支民歌队伍齐聚歌场,以理论宣讲+山歌的方式,让党的“好声音”在基层落地生根。
活动分为开幕式、山歌合唱、山歌侃堂子等环节。《民族团结梦》《山水家乡美》《越来越好》《唱支山歌献给党》……一支支山歌队伍轮番登台献唱和表演,唱出了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还唱响了党的好声音。
“用山歌来宣讲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好。”来自湖南省靖州县的游客说。
天柱县竹林镇麻阳歌场歌手在直播
“这种将党的方针政策融入山歌传唱当中的宣讲方式,可以让乡亲们听得懂,也更记得住。”麻阳民歌队队员表示。
“四十八寨歌节”是贵州省天柱县、锦屏县和湖南省靖州县、会同县4县交界地的四十八个侗族、苗族村寨共同举办的民族传统节日。歌会从每年农历二月持续到当年十一月,被誉为“湘黔边区民族生态博物馆”和“世界上最长的歌会”。2007年,“四十八寨歌节”被列为贵州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天柱县境内共有13个歌场,每个歌场每年赶一次,每次都有来自湘黔边界的几千名苗侗同胞参加。
“四十八寨歌节”麻阳歌场的“宣讲”,只是天柱县开展“柱力讲堂”——“金凤新声”理论宣讲活动的一个生动缩影。
8月10日,在天柱县坌处镇三门塘歌场,来自湘黔边界的60支山歌队伍,借助四十八寨歌节开展“金凤新声”理论宣讲,活动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一同感受四十八寨歌节的独特魅力。
天柱县坌处镇三门塘歌场民歌手在演唱
“山歌通俗易懂,平时我们一唱,大家就喜欢跟着一起唱,唱的人越来越多,便成为了一个团体。我们把村规民约改编成山歌,通过山歌这样一唱,让大家在生活中自觉践行村规民约,有效遏制滥办酒席的现象,弘扬文明新风尚。”来自锦屏县大同乡的民歌队队长说。
大同乡民歌队与其他几支队伍坐在三门塘的长廊里,没有任何规则,随时随地均可信手拈来、即兴演唱,他们用山歌相互侃堂子,歌唱党的好声音。
不拘于时、不限于地,不只在长廊里,在歌台、家祠、客栈、古树下……随处都可见山歌队伍自发组织唱歌,人们聚集而来,熙熙攘攘,人声鼎沸,歌声此起彼伏,声声入耳。
“以前的山歌我们都是唱亲情、友情、爱情,现在我们结合党的好政策对歌词进行改编和创作,纳入唱歌比赛标准,以理论宣讲的方式‘唱’出美好生活、宣传家风家训、歌颂乡村振兴党的富民政策、举措等。”三门塘村非遗传承人说。
“金凤新声”理论宣讲品牌的诞生,是天柱县根据实际情况,以本土化、特色化、大众化为导向的实践探索成果。
2023年,天柱县探索打造了“柱力讲堂”理论宣讲品牌。2024年,天柱县委宣传部坚持本土化原则,以“世界上最长的歌会”——“四十八寨歌节”为特色,积极引导本土少数民族同胞通过改编和创作山歌的形式,巧妙地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十八寨歌节”与“柱力讲堂”理论宣讲品牌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宣讲“金凤新声”子品牌。“金凤新声”将理论宣讲巧妙融入传统文化,形成“理论宣讲+山歌传唱+新媒体传播+大众化普及”的形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宣传内容,在传承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也让理论宣讲更加接地气、入人心。
“乡音”传“党音”。“金凤新声”理论宣讲打破了传统宣讲的枯燥与单调,充分挖掘了地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用贴近群众生活的内容,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山歌这种古老的民族民间艺术焕发勃勃生机。(金可文 杨鸿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