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讲“仁爱”
“仁”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其最初涵义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亲善关系,随着历史的进步,“仁”所涵盖的道德意义逐渐丰富起来。今天,发掘仁爱道德的历史价值,对于培养新一代的优秀道德,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纳雍县乐治镇高枧小学为进一步学习“仁爱——以德为先,立德树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升旗仪式,在国旗下进行了“仁爱”演讲。
我国是礼仪之邦,“仁爱”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根本,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受到世界各国人们的普遍重视和认同。传统“仁爱”是伦理道德的总纲,包含着礼让、保民、爱人、尊亲、团结、互助、谦虚、同情、正义等多种要素。“仁爱”传统的内涵是在民族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模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条件的作用下所形成的文化习惯和文化积淀,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演绎与扬弃,这种文华积淀已深深地融进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制约社会历史发展、支配人们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
开展“仁爱”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师生明礼知耻、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意识和未成年人的思想素质、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从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建设和谐文明校园起到了积极作用。仁爱教育:一首古老而不过时的歌,从古至今受人们传唱,它已成为我们的精神食粮,是公民教育的一剂良方。(罗鹏伶)
网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