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盛新时代》专题片在黔西南州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
时间:2024-04-24    来源:黔西南州文明网    

  4月16日至19日,以解读新时代文明实践为主题的电视专题片《文明风盛新时代》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该专题片分为《理论进万家》《服务聚民心》《新风育新人》三集。通过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的解说、丰富形象的画面展现了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扎实推进、落地生根、深入人心的实际进展,在黔西南州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者、先进典型、志愿者、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国好人、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刘秀祥: 

  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我观看了专题片后,深受触动。我更深刻认识到了理论的重要性以及它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中的关键作用。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理论进万家》一集中浙江龙游县的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团,汇聚当地各行各业优秀青年们,他们通过学习,不仅提高了自身的思想觉悟和文明素养,更在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让理论宣讲更接地气、更有情感、更有温度。结合工作实际,我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文明素养。要通过教育的方式,让理论走进学生的心田,成为他们成长的指引,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好少年。同时,我也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看到更多类似的优秀纪录片,为我们展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辉煌成就和美好未来。 

  

  贵州省道德模范、兴义社会义工联合会会长唐留兵: 

  《文明风盛新时代》专题片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尤其是《服务聚民心》这一集,找准百姓生活的难点,寻找服务开展切入点,这也是我的工作核心之一。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志愿服务工作的义工,我将继续发扬志愿精神,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昂扬的精神状态,扎根志愿服务一线,为公益事业贡献新的力量。 

  兴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指导中心(兴义市文明建设服务中心)主任吴波: 

  《文明风盛新时代》专题片不仅展示了五年来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丰硕成果,更给我们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基层工作者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和可借鉴的工作方法,更让我们感受到文明实践带来的崭新气象。下步,我们将继续深耕基层、服务群众,通过聚焦民生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暖心服务,让文明实践更聚人气、更暖民心。 

  兴义市桔山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工作人员韦天津: 

  专题片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人物和故事,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基层工作人员,为我今后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打开了新的思路。我将深入学习他们的经验做法,结合工作实际,运用好理论知识,用小故事阐释大道理,以乡音传党音,将党的好政策、好声音传入群众心中。 

  安龙县栖凤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员张福建: 

  《文明风盛新时代》专题片,让我意识到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一是要牢固树立推进工作新理念,绘制文明实践“路线图”,二是要健全完善推进工作新机制,守好文明实践“责任田”,三是要积极构建推进工作新格局,搭建文明实践“大舞台”。 

  晴隆县光照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负责人冷婧: 

  《文明风盛新时代》专题片,为我们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者带来了先进做法,让我认识到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理论课堂搬到社区广场、农家小院,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和方式,借助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在为群众提供医疗、科普等服务的同时,开展互动式、情景式、体验式宣传宣讲。 

  晴隆县沙子镇小寨社区群众刘德粉: 

  看了专题片,我深感文明实践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每个人都是文明实践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为社区的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晴隆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员龙彦苡: 

  专题片每一集都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剖析,让我对新时代文明实践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该专题片中展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成果,令人振奋,从城市到乡村,从社区到学校,从个人到集体,处处可见文明实践的生动实践。无论是理论宣讲,还是志愿服务,这些实践不仅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为晴隆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一员,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开展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文明、传播文明。 

  册亨县高洛街道科教中心工作员黄廷秀: 

  观看《文明风盛新时代》后,我有很大的触动,尤其是第二集《服务聚民心》,讲述了文明实践服务群众、凝聚人心,通过开展丰富多彩暖心服务,让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走深走实。这也加深了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情,让新时代文明实践落地开花,真正让文明新风深入人心,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审:赵来睿

  二审:向滟伶

  三审:罗 婧

  1. 上一篇: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加快“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
  2. 下一篇:黔东南州:让“和美乡村”遍地盛开文明花
责任编辑:罗靖
网站群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 省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贵州文明网

公安备案号:52038202001015ICP备案号:黔ICP备10003211号

技术支持:多彩贵州网

  • 文明贵州微信公众号

  • 贵州文明官方微博

  • 志愿贵州小程序

  • 贵州榜样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