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传承保护传统村落 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
时间:2024-02-23    来源:黔西南州文明网    
  近年来,黔西南州坚持以“留住乡亲、护住乡土、记住乡愁”为目标,多措并举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持续传承保护传统村落,让传统村落成为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让中华千年农耕文明彰显新时代的魅力和风采,为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贡献乡土文化力量。 

   

  册亨县冗渡镇威旁村陂鼐寨。叶方杰 摄 

  强化组织领导 保障传统村落保护 

  州内县市结合实际,成立以传统村落所在县、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涉及站所和村支“两委”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强化组织保障和政治意识,在传统村落项目建设方面拧紧“螺丝”、拧紧“发条”。建立传统村落预先保护机制,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以村为单位开展全域全要素的历史文化资源普查,确定传统村落发展定位,有序推动传统村落保护,聘请专家长期驻村,开展“设计”下乡,注重培育本地传统建筑工匠,全面提高传统村落建设质量和品质。 

   

  贞丰县平街乡花江村

  贞丰县用获得的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规划及档案编制补助资金,统筹考虑“历史建筑、传统村落、坝区产业”的有机结合,制定点、面、片区全面发展的村庄发展规划。普安县青山社区由社区党总支牵头,成立青山社区传统村落领导小组,重要事项经过会议讨论,形成共识后付诸实施。截至目前,青山社区就开展传统村落保护修缮工作,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居民代表会、院坝会5次,解决困难2个。 

  提升软硬件设施 巩固传统村落建设 

  深入践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理念,完善村寨基础设施,对历史建筑进行修缮,保留寨门、宗祠等村民生产生活遗存,将传统村落特色元素融入村落面貌改造提升中,彰显传统特色。册亨县投入资金,统筹实施传统村落除险加固、环境综合治理、基础设施配套等工程,将文化与旅游、农业产业等有机结合起来,跳出“景点体验”传统模式,精心打造多元文化综合体。 

   

  册亨县板万古寨。陈东升 摄 

  在保留布依族传统吊脚楼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改建成乡村风格的民宿、青旅、酒馆、咖啡餐厅、工坊等,开发了板万特色村寨精品文旅线路,将古寨打造成为册亨县文化研学的好去处。同时,利用数字赋能,不断更新完善传统村落网络基础设施,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模式。贞丰县使用扶持资金,结合实际实施了部分传统村落寨门、步道、停车场、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本保留原有的村落格局、历史风貌和建筑空间,确保既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合理的村落布局,也有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 

  注重农文旅融合 助力传统村落发展 

  将传统村落纳入景区总规范围,申报3A级旅游景区,充分发挥传统村落的资源禀赋,找准农文旅融合发展切入点,培育发展有特色的乡村旅游。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民俗文化等方面,壮大绿色农产品、生态养殖等产业,以“三产”融合为抓手,致力乡村产业振兴发展。 

  望谟县新屯街道新屯村积极深入挖掘传承弘扬民族文化、诗词文化,全面推动村风文明、文化繁荣,助力民族团结进步,新屯村2018年获批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并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省级示范点”。兴义市雨补鲁村寨内有参天古树、百年老宅、古井、溶洞、泉眼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 

  以“天坑古寨寻秘境,传统文化觅乡愁”为形象定位,以天坑秘境为特色,以传统文化为载体,以山水田园风光为拓展,采取“以政府为主导、以村民为主体”的共建模式,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大力打造雨补鲁天坑景区,将雨补鲁传统村落发展成为村庄有保护、文化有传承、环境有改善、村民有收入、旅游有特色的田园生态传统村落,建设集休闲农业、特色民宿、乡愁集市、观光游乐、教研基地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民族文化村寨。 

  加强宣传推广 唱响传统村落好声音 

  坚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以传承农耕文明、展示民俗文化、保护传统民居、建设美丽田园、发展休闲农业为重点,形成“州县乡村”多管齐下,多方发力,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强化传统村落传承保护的大宣传格局,让传统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唱响传统村落好声音。 

  安龙县充分利用村级广播、院坝会、村务公开栏、微信群、包保责任人入户走访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实现宣传全覆盖。驻村干部深入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宣传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意识,营造了“保护传统村落,村村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

   

  兴仁市鲤鱼村。胡云江 摄 

  册亨县板万村先后被纳入“贵州省传统村落示范村”“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第一批优秀村落馆”“贵州省乡村旅游AAA级景区”。栏目组走进板万村,拍摄专题片《铸魂板万村》,该村还与省内外资源达成长期合作,为板万村稳定输送游客,让游客感受这里的布依戏、布依八音坐唱、哑面戏等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邓风星 张 济) 

  一审:赵来睿

  二审:向滟伶

  三审:罗 婧

  1. 上一篇: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在贵阳召开
  2. 下一篇:遵义市深化拓展文明实践探索
责任编辑:罗靖
网站群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 省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贵州文明网

公安备案号:52038202001015ICP备案号:黔ICP备10003211号

技术支持:多彩贵州网

  • 文明贵州微信公众号

  • 贵州文明官方微博

  • 志愿贵州小程序

  • 贵州榜样馆